Page 226 - 磁共振成像2024年7期电子刊
P. 226

磁共振成像  2024年7月第15卷第7期 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, Jul, 2024, Vol. 15, No. 7          综   述||Reviews


              4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D)值与 LVSI相关。SyMRI具有一次成像获得多种
                  酰 胺 质 子 转 移 加 权 成 像(amide  proton                对比图像并可提供多种定量参数评价指标的优势,
              transfer-weighted imaging, APTWI)是通过对内源性             但也存在 Flair 图像质量差等不足,未来随着 SyMRI
              低浓度蛋白质或多肽中的酰胺质子的进行探测,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技术的不断完善及深入探索,其在 LVSI 预测方面具
              而反映蛋白浓度以及微环境的变化的一种新型磁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广阔应用前景。
              振分子成像技术。
                  磁 化 传 递 比 不 对 称 性(magnetization  transfer        7 展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0]
              ratio asymmetry, MTRasym)表征了由于肿瘤的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SIEGENTHALER 等 回顾性分析 589 例 EC 患
              病理学和遗传表达变化导致的移动的蛋白质和肽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者,按照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型,其中聚合酶 ε 超突
              异 质 性 代 谢   [43-44] ,游 离 蛋 白 质 及 多 肽 含 量 越 高 ,       变 40 例 ,错 配 修 复 缺 陷(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9]
              MTRasym(3.5 ppm)值越大。YAMADA 等 对于对                     MMRd)198 例,p53 异常型 83 例,无特异性分子改变
              72 例 EC 患 者 进 行 研 究 显 示 LVSI 阳 性 组 中 的               型(no specific molecular profile, NSMP)268 例,发现
              MTRAsym(3.5 ppm)较高。分析原因可能是与 LVSI                     LVSI 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,LVSI 的存在与
              阳性的 EC 具有更活跃的细胞增殖,新生血管更为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MRd、p53 异常型和 NSMP 患者的复发相关,并且
              富,导致组织中移动蛋白肽含量增加。有研究表明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VSI是 NSMP患者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。未来可通
              LVSI阳性的EC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 MRI 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子亚型 EC 之间 LVSI 状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5]
              素-2水平较高 ,这些因子不仅促进了EC肿瘤新生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,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
              管的形成,还可能促使更多蛋白质从血管渗出,从而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疗方案提供术前参考,以及指导后续的辅助治疗。
              肿瘤局部区域增加蛋白质的浓度,进一步证实了上述
              分析。APTWI是一种对蛋白质及多肽浓度敏感的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总结
              像技术,二者含量越高,则交换速率越快,相应APT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上所述 ,多模态 MRI 可在术前无创性评估
              号越强,而影响蛋白质及多肽含量的因素较多,且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VSI,但评估多局限于阳性或阴性,且 2023 年 FIGO
              过程中可能受到人工感兴趣区勾画的主观性影响导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期首次将 LVSI 状态纳入 EC 分期标准,因此在未
              结果不同 ,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研究证实 APTWI 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确定 LVSI 状态(局灶性
              LVSI状态预测方面具有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弥漫性)是否可以标准化并指导 EC 的临床管理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化LVSI对于制订更为个性化的临床治疗计划具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5 增强T2 加权血管成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作用。目前大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    增强T2 加权血管成像(enhanced T2star-weighted             研究,得出结论稳定性较差,未来需要大规模、多中
              angiography, ESWAN)可以反映组织形态的差异,并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的研究确定多模态 MRI 诊断效能。随着技术发
              通过定量值检测细胞代谢、缺氧程度及微出血等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,未来可通过以多模态 MRI 为核心联合 HE 4、EC
                      [46]
              织内变化 。ESWAN具有磁敏感率高、信噪比高、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子分型及影像组学等在术前对LVSI状态进行更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辨率高等特性,可以显著缩短检查时间。R2 值与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确评估,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,为临床治
              织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直接相关,可定量评价局部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疗、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影像学标志物。
              织氧含量的变化。氧含量越低,脱氧血红蛋白含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利益冲突声明:全体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增加,R2 值越高。田士峰等 研究发现 EC LVSI 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贡献声明:孙美玉设计本研究的方案,对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7]
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性组R2 值高于 LVSI阴性组也证实了上述观点。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件重要内容进行了修改;韩赢起草和撰写稿件,获
              析原因可能是伴有 LVSI 的 EC 细胞增殖旺盛,耗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、分析和解释本研究的文献;全体作者都同意发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*
              量及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,从而导致R2 值升高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的修改稿,同意对本研究的所有方面负责,确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研究的准确性和诚信。
              6 合成磁共振成像
                  合成磁共振成像(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[References]
              imaging, SyMRI)是基于涡轮自旋回波读数方法进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]  BROOKS  R  A,  FLEMING  G  F,  LASTRA  R  R,  et  al.  Curren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commendations  and  recent  progress  in  endometrial  cancer[J].  CA
              饱和恢复的多回波采集并量化弛豫时间和质子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ncer J Clin, 2019, 69(4): 258-279. DOI: 10.3322/caac.21561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2]  SIEGEL R, GIAQUINTO A N, JEMAL A. Cancer statistics, 2024[J].
              度,10 min 内通过单次扫描获取多对比度加权图像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 A Cancer J Clin, 2024, 74: 12-49. DOI: 10.3322/caac.21820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3]  GUMTORNTIP  P,  POOMTAVORN  Y,  TANPRASERTKUL  C.
              其中包括 T1、T2(T1 和 T2 时间均是组织固有属性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redicting  factors  for  pelvic  lymph  node  metastasis  in  patients  with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pparently early-stage endometrial cancer[J]. Asian Pac J Cancer Prev,
              分别反映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和横向磁化矢量衰减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, 23(2): 617-622. DOI: 10.31557/APJCP.2022.23.2.617.
              况)及 质 子 密 度 加 权 成 像(proton density weighted          [4]  LONG L, SUN J Q, JIANG L L, et al. MRI-based traditional radiomics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nd  computer-vision  nomogram  for  predicting  lymphovascular  spac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8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49]
              imaging, PDWI)等 。WANG 等 对 109 名 EC 患者                    invasion  in  endometrial  carcinoma[J].  Diagn  Interv  Imaging,  2021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(7/8): 455-462. DOI: 10.1016/j.diii.2021.02.008.
              进行 SyMRI分析发现,低 T2、质子密度(proton density,               [5]  QIN  Z  J,  WANG  Y  S,  CHEN  Y  L,  et  al.  Evaluation  of  prognostic
               https://www.chinesemri.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·219 ·
   221   222   223   224   225   226   227   228   229   230   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