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7 - 磁共振成像2024年7期电子刊
P. 237
综 述||Reviews 磁共振成像 2024年7月第15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, Jul, 2024, Vol. 15, No. 7
关系也是 IFI的相关因素 。髋关节后外撞击可能导 IFI患者髋外展肌尤其是臀中肌和臀小肌发生撕裂和
[35]
致股骨头前部翘起、股骨头凹轨迹不良,造成髋关节 萎缩的几率较正常人群更高 [42-44] ,说明髋外展肌病变
[36]
[10]
结构不稳定 ,这一点在 IFI 及股方肌水肿患者更为 可 能 在 IFI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中 扮 演 重 要 作 用 。
[44]
显著。因此,该模式能通过髋关节活动过程中解剖 DISCIULLO 等 证实了臀中肌、臀小肌撕裂引起的
形态学参数变化检出“转子间型”IFI 这一特殊类型, Trendelenburg 步态导致骨盆不稳定和对侧骨盆反复
并提示可能存在的髋关节不稳,从多维度深化了对 下降,使 IFS 狭窄而继发 IFI。由此推断,强化或修复
IFI的认识,利于手术决策。 髋外展肌对 IFI 的治疗可能是有效的,为 IFI 的临床
值得注意的是,在 MRI 二维图像上测量得到的 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。
IFI径线和角度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解剖结构在三维空 腘绳肌肌腱起自坐骨结节,主要影响髋关节伸
[25]
间中的位置关系。赵云妍等 观察到坐骨结节与股 展及膝关节屈曲功能,其增大会直接压迫相邻的股
骨小转子突出点不在同一水平面,两者对股方肌的 方肌并导致股方肌慢性损伤、疼痛等 IFI 的临床表
影响不同。最近一项研究 利用不同性别人群的 现 。因此HTA异常也是IFI的发病因素之一。
[10]
[43]
MRI 图像重建三维模型,能直观定位骨表面的解剖 2.1 面积和体积
端点,较二维图像更精准地测量实际解剖参数值,结 基于横截面积及厚度的肌肉体积测量方法此前
果表明导致男性和女性 IFI 的患病因素并不相同。 已有报道,目前已被普遍用于反映肌肉力量 。曾报
[45]
[37]
LERCH等 利用 MRI 3D髋关节模型分别显示 IFI与 道由于芭蕾舞过度训练导致股方肌急性损伤的 11岁
非 IFI 患者在模拟运动范围内撞击的位置和频率,研 IFI 患者,MRI 显示股方肌肥大伴明显水肿而无 IFS
[14]
[46]
究发现 IFI 患者骨撞击面积、外旋和伸展早期阶段关 和 QFS 狭窄 。TOSUN 等 测量 IFI 患者组的股方
3
[38]
节内撞击频率均高于非 IFI 患者。WANG 等 将 肌体积为 24 405~25 038 mm ,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,
MRI 3D 髋关节模型与运动捕捉技术得到的髋关节 其原因可能与导致肌肉萎缩和脂肪取代的肌肉损
运动轨迹相匹配,设计了一种在体动态 IFS 测量方 伤、长期皮质类固醇治疗、坐骨神经病变等密切相
法,以模拟髋关节构成骨的活动状态,并对 IFI 患者 关。因此股方肌的形态变化是 IFI 的 MRI 特征性表
与健康受试者正常步幅和大步幅行走时的 IFS 进行 现之一。
比较:IFI 患者在两种行走方式的多个期相中 IFS 均 对于髋关节骨关节炎和髋部骨折患者,通常会
小于健康受试者;健康受试者正常步幅行走时 IFS比 评估髋外展肌的横截面积作为改善步态功能的指导
大步幅行走时小,但在 IFI 患者无此差异。由此可 练习基础 [47-48] ,因此髋外展肌的横截面积变化也可能
见,将动态 MRI与三维 MRI相结合评估 IFI将更为全 反映 IFI 的病理改变及转归。女性的这一参数大多
面、准确。 小于男性,臀中肌、臀小肌横截面积被认为是女性 IFI
发病的危险因素,而阔筋膜张肌在对髋关节稳定性
2 MRI解剖形态学序列骨骼肌定量及半定量评估 的作用上较前两者弱 。当臀中肌、臀小肌横截面积
[10]
MRI 可显示骨骼肌形态及信号改变,前者包括 减小时,阔筋膜张肌被用以代偿,体积反而增大,称
[49]
骨骼肌肥大、假性肥大及萎缩,后者则是水肿和脂肪 为协同优势 。臀中肌、臀小肌横截面积的减小可能
[39]
取代等病理改变的反映 。 导致女性IFI的发生与显著进展。
股方肌起自坐骨结节外上缘,走行于坐骨结节 HTA 横截面积为在 QFS 的测量平面的腘绳肌肌
[14]
和股骨小转子之间,后方以腘绳肌肌腱附着点及坐 腱最大面积 。吴猛等 发现 IFI患者 HTA横截面积
[50]
骨神经为界,并在股骨近端后内侧插入转子间嵴的 较正常人群显著增大,同时其与 IFS、QFS 呈负相关。
方结节,其主要功能是使髋关节内收和外旋。IFI 早 闫松等 研究提出增大的 HTA 可直接推移股方肌使
[51]
期阶段可出现股方肌肌腹水肿,长期水肿则可造成 其与股骨小转子异常接触。TOSUN 等 发现 IFI 患
[14]
[40]
[9]
股方肌萎缩甚至撕裂 。而 DABLAN 等 认为股方 者组的 HTA 横截面积大于健康对照组,可能使 QFS
肌水肿变性或萎缩发生在 IFS出现狭窄之前,股方肌 减小导致股方肌水肿、变形。因此 HTA 横截面积增
水肿可能是 IFS狭窄的原因而并不是其结果。因此, 大可直接或间接引起IFI并促使其进展。
对 IFI 的评估还需结合 MRI 中股方肌形态及信号特 2.2 信号
征综合考虑。 反复、大范围的髋关节外旋运动可造成股方肌
髋外展肌包括臀中肌、臀小肌、阔筋膜张肌。臀 急性损伤、水肿,是 IFI 最重要的病理改变,作为骨骼
中肌在髋关节外展作用最强,臀小肌前部使大腿屈 肌炎症发展进程中重要的 MRI 征象,虽然水肿导致
和内旋,后部使大腿伸和外旋,阔筋膜张肌则向下移 的 T2WI变化通常缺乏特异性,但可以代表潜在的病
[14]
[52]
行为髂胫束。髋外展肌的力量有助于维持步行期间 理变化程度 。TOSUN 等 根据 T2WI 轴位图像上
[41]
骨盆的稳定 ,损伤、萎缩导致髋外展肌功能不全,股 股方肌水肿范围将水肿程度分为 4 级。骨骼肌脂肪
骨过度内收、外旋,使 IFS减小。此前的研究已证实, 浸润是慢性炎症和萎缩的常见现象 ,且脂肪浸润早
[53]
·230 · https://www.chinesemr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