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9 - 磁共振成像2024年7期电子刊
P. 199
综 述||Reviews 磁共振成像 2024年7月第15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, Jul, 2024, Vol. 15, No. 7
前被广泛地用作NAC疗效评估的替代终点 。然而, 径变化来判断肿块的病理反应,需要结合反应肿瘤细
[9]
NAC 治 疗 后 TNBC 仅 35%~45% 的 患 者 实 现 了 胞的密度、血流之类的参数。
pCR [10-12] ;而部分患者在NAC期间甚至可能出现进展、 基于 DCE-MRI 计算的功能性肿瘤体积(functional
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以及产生不必要的毒副作用。因 tumor volume, FTV)被认为是评估化疗反应的重要生
此,如何早期准确评估不同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 物标志物 。PARTRIDGE 等 对比分析了不同亚型
[25]
[24]
并预测NAC疗效是TNBC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。 的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化疗阶段的FTV变化率(ΔFTV)
磁共振成像(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, MRI) 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,结果发现只有化疗结束后的
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种定量成像技术,可 ΔFTV 能够较准确地预测 TNBC 化疗疗效(AUC=
较好地从形态学、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等方面反映乳 0.740),化疗早期和中期的ΔFTV预测性能较差。这与
腺癌灶的变化,故成为乳腺癌 NAC 治疗后首选的疗 LI 等 的研究结果不一致,他们发现基于化疗中期
[26]
效评估方法 。然而,目前的 MRI 模型大多是基于 ΔFTV 对 TNBC 化疗后 pCR 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,
[13]
所有乳腺癌亚型开发的,针对 TNBC NAC 疗效预测 AUC值为0.850。其原因可能与两项研究设定的乳腺
的模型较少。此外,由于 TNBC 的更具侵袭性的生 癌灶的增强百分比(percent enhancement, PE)和信号
物学行为和较差的预后等特点,仅凭 MRI 图像上肿 增强比(signal enhancement ratio, SER)的阈值不同有
瘤化疗前后改变无法满足其早期精准评估的需求。 关 [22, 27] 。LI 等 研究发现 PE 为 140%,且 SER 为 0,相
[26]
影像组学能够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并分析高通量特征 较于使用默认水平的 PE和 SER测得的 ΔFTV 可以更
量化肿瘤信息,对肿瘤 NAC疗效进行全面、精准地分
好地区分TNBC的pCR与non-pCR患者,AUC值分别
析与评价。近年来报道了诸多关于影像组学预测
为0.850和0.780。综上所述,肿瘤最大径或FTV的测
TNBC NAC 疗效的相关研究,证实了影像组学能够
量受到肿瘤化疗前后形态和扫描参数等的影响,因此
明显改善 MRI 检查对 NAC 疗效评估和预测的准确 仅通过肿瘤最大径或 FTV的变化来评估 TNBC NAC
性 ,有助于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[14-17] 。因此本文就 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寻找能更早期并且准确地预
MRI及影像组学在 TNBC患者 NAC后疗效评价方面 测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。
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,并为精准预测 化疗后肿瘤细胞整体减少并不总是通过肿瘤直
TNBC NAC疗效模型的构建提供帮助。
径或体积的缩小来反映,因为虽然肿瘤细胞被破坏,
但癌灶的反应性炎症和纤维基质仍然存在,并且肿
1 基于传统 MRI 评价 TNBC 化疗疗效的现状及研 瘤床内的这些炎症和纤维基质也可以表现为持续强
究进展
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,除可清楚显 化。一些研究探索了 TNBC 化疗后的退缩模式在
[28]
示病灶形态学特征外,还可以借助功能成像的定量参 NAC疗效预测中的价值。EOM 等 发现 TNBC化疗
数反映病变血流动力学、水分子扩散及细胞代谢等信 早期的向心性退缩模式是 pCR 的早期预测指标。其
息,对于乳腺癌患者 NAC 疗效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 向心性退缩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
预测至关重要。目前用于 TNBC NAC 疗效评价的 感,以及 TNBC 肿瘤血管丰富有助于化疗药物的输
MRI核心序列为动态对比增强 MRI(dynamic contrast 送与吸收。随着退缩模式在化疗疗效评估和预测中
enhanced MRI, DCE-MRI),以及功能成像序列如扩散 的应用,有望进一步提高 TNBC 的疗效评估效能,为
[18-19]
加权成像(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, DWI) 。 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1.1 DCE-MRI 1.1.2 基于DEC-MRI定量参数评价TNBC化疗疗效
1.1.1 基于DCE-MRI形态学特征评价TNBC化疗疗效 DCE-MRI定量分析通过选用适当的药代动力学
MRI 对 TNBC 化疗反应的评估通常基于化疗 模型,量化感兴趣区病灶血管内与细胞间隙之间的
前后的肿瘤最长径、体积和肿瘤退缩模式等。目 对比剂交换,无创地反映组织局部血流灌注和微血
[29]
前对于 TNBC患者 NAC疗效的评估主要以实体肿瘤 管 通 透 性 。 NAC 早 期 的 容 量 转 移 常 数(volume
trans
评价标准(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, transfer constant, K )、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
[20]
RECIST) 为主,该标准以肿瘤的最长径作为判断指 (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, V)的 变
e
[21]
标。LOO 等 通过监测 NAC 期间肿瘤最长径变化, 化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化疗反应(AUC 值分别
发现 TNBC 患者化疗结束后能否达到 pCR 与最长径 为 0.825 和 0.805),并且这些定量参数的变化早于肿
[30]
的变化显著相关(P<0.001),其原因可能是 TNBC 通 瘤体积变化及其他半定量参数 。但针对 TNBC 这
[31]
常表现为肿块型强化,边缘较其他亚型清晰,直径容 一亚型进行特定分析的研究较少。DRISIS 等 对化
[22]
易测量。PANTHI 等 评估了化疗中期(第 4 个化疗 疗前和化疗期间的 DCE-MRI 进行定量分析以预测
周期)肿瘤最长径的变化率预测TNBC患者pCR的性 TNBC 患者 NAC 后 pCR,NAC 前的 K trans 值在 pCR 与
能 ,曲 线 下 面 积(area under the curve, AUC)值 为 non-pCR 的 患 者 之 间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(P=
[23]
0.770。然而,一些研究人员 发现肿瘤灶范围的缩减 0.030),并且 K trans 较高的肿瘤化疗效果较好,而在其
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病理学缓解,不能仅以肿瘤最长 他乳腺癌分组中并未观察到此现象。其原因可能与
·192 · https://www.chinesemr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