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 - 磁共振成像2024年7期电子刊
P. 62
磁共振成像 2024年7月第15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, Jul, 2024, Vol. 15, No. 7 临床研究||Clinical Articles
的预测值与真实值间无显著相关性(r=0.256,P= 44 条 FC 所对应的 Power 图谱中节点标号,以及将其
0.143)(图2D)。 与自动解剖图谱(anatomical automatic labeling, AAL)
2.2 具有高贡献性的特征分布 的第一个版本对应后涉及的脑区名称。
图 3 展示了基于 DMN 内部 FC 特征在独立验证
3 讨论
阶段,所构建的 CPM 模型中被选择的 44 条 FC 特征
本研究主要探究 DMN 相关的 FC 是否能预测
边的分布情况。如图 3 所示这 44 条 DMN 内部 FC 主
MDD 患者的睡眠障碍因子分。实验结果显示在发
要集中在与内侧额叶方向所连的 FC。表 3 列出了 现数据集上,DMN 内部 FC 特征和 DMN 外部 FC 特
表3 DMN内部对睡眠障碍因子分预测具有高贡献性的 征对 MDD 患者的睡眠障碍因子分的预测结果 P 值
FC特征的脑区名及强度值 均小于 0.001。但在独立验证集上,只有 DMN 内部
Tab. 3 Intra- DMN FCs brain region names and their FC 特征所预测的结果 P<0.05,且 r=0.345,具有更好
intensities, which have strong contributions to predicting 的泛化性能。这表明基于 DMN 内部 FC 特征所构建
sleep disturbance scores
的 CPM 模型不仅在发现数据集具有一定预测 MDD
节点1 Power 节点2 Power 节点1对应AAL 节点2对应AAL FC强度
节点标号 节点标号 图谱脑区 图谱脑区 患者的睡眠障碍因子分的能力,而且能泛化到外部
74 78 左枕中回 左额上回框额部 −0.02±0.73 验证集上。基于 DMN 外部 FC 特征所构建的 CPM
74 112 左枕中回 左额上回内侧 −0.25±0.80
75 107 右额上回眶内侧 左前扣带旁回 0.48±1.41 模型在发现数据集中对 MDD 患者的睡眠障碍因子
76 109 右直回 左额上回眶内侧 −0.53±1.19 分具有一定预测能力,但这种能力在独立验证集中
76 113 右直回 左前扣带旁回 0.09±0.76 泛化能力稍欠,预测值和真实值间具有相关趋势。
76 122 右直回 右前扣带旁回 0.18±0.59
78 86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角回 −0.03±0.76 总体来说,MDD 患者 DMN 内部 FC 的活动强度与患
78 96 左额上回框额部 右角回 −0.22±0.64 者的睡眠障碍因子分存在更为显著的关系。
78 104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16±0.69 3.1 DMN 内部 FC 对 MDD 患者的睡眠障碍因子分的
78 107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前扣带旁回 0.31±0.96 预测
78 111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前扣带旁回 0.25±0.76
78 112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额上回内侧 −0.01±0.76 DMN 是一个大尺度的脑功能网络,在解剖学上
78 115 左额上回框额部 左额上回内侧 0.08±0.78 被识别为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前后中线区域(包含腹
78 130 左额上回框额部 右角回 −0.04±0.65 内侧额叶皮层和前扣带皮层),内侧顶皮层(后扣带
80 92 右枕中回 右后扣带回 0.00±1.06 皮层、楔前叶和压后皮质)和外侧颞顶皮层(缘上回、
80 127 右枕中回 右小脑脚1区 −0.07±0.59
81 129 左颞极:颞中回 左颞中回 −0.04±0.53 角回和颞上沟)。人在静息状态下 DMN 中脑区的代
83 97 左颞中回 右额上回背外侧 −0.06±0.77 谢活动处于高水平,该网络参与众多认知过程,如涉
91 92 左楔前叶 右后扣带回 0.03±0.94 及走神、自我参照心理活动,以及自传体记忆检索 。
[25]
91 95 左楔前叶 右楔前叶 0.08±0.69
91 101 左楔前叶 右额上回背外侧 −0.02±0.66 先前的众多研究显示 DMN 与 MDD、失眠症,以及睡
91 130 左楔前叶 右角回 0.09±0.62 眠都存在关系。DMN 中静息态 FC 异常为 MDD 的
95 131 右楔前叶 左颞中回 0.17±0.58 主要特征 [26-27] 。据估计,90% 的 MDD 患者主诉存在
96 112 右角回 左额上回内侧 −0.16±0.77 睡眠障碍。自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报道 MDD 患者的
98 99 左额上回内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22±1.18
98 102 左额上回内侧 右额上回内侧 −0.15±0.82 快速眼动潜伏期短以及睡眠剥夺对 MDD 的影响以
98 103 左额上回内侧 左额上回内侧 −0.10±1.00 来,许多睡眠研究对 MDD 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进行
98 106 左额上回内侧 右额上回内侧 0.25±0.88 了广泛的研究和理论假设 。相对而言,这其中从
[3]
98 114 左额上回内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02±1.52
99 114 左额上回背外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23±1.29 DMN 角度来探究抑郁与睡眠的相关研究鲜有。XU
[28]
101 112 右额上回背外侧 左额上回内侧 0.01±0.96 等 研究者利用静息态 fMRI发现在健康年轻女性人
103 106 左额上回内侧 右额上回内侧 0.30±0.85 群中 DMN 与背侧注意网络间的 FC 介导睡眠时间对
103 114 左额上回内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−0.21±1.36 抑郁情绪的影响。一项基于人脑连接组项目中上千
103 121 左额上回内侧 右额上回内侧 −0.05±0.67
[15]
104 106 左额上回背外侧 右额上回内侧 0.53±1.36 例的大样本研究 显示睡眠质量和抑郁问题都与多
104 114 左额上回背外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38±0.77 个重叠脑区间 FC 强度改变有关。而这些重叠脑区
106 114 右额上回内侧 左额上回背外侧 0.36±1.34 分 别 参 与 到 了 不 同 的 脑 功 能 网 络 活 动 中 ,比 如
108 119 右额上回内侧 右颞中回 0.10±0.91 [16]
108 120 右额上回内侧 左颞中回 0.20±0.55 DMN、突显网络,以及中央执行网络 。失眠症、白
111 113 左前扣带旁回 左前扣带旁回 0.16±0.76 天打瞌睡,以及睡眠质量低都与休息时 DMN 的 FC
112 137 左额上回内侧 左额下回眶部 −0.03±0.95 异常有关 [29-30] 。FASIELLO 等 在综述中指明,虽然
[31]
113 122 左前扣带旁回 右前扣带旁回 0.06±0.75 因在失眠症中可用实验数据不足,难以对 DMN 在该
114 121 左额上回背外侧 右额上回内侧 0.07±0.92
119 124 右颞中回 左海马旁回 0.11±0.50 疾病中的重要性得出明确的结论。但可以确定的是
注:DMN为默认网络;FC为功能连接;ALL为自动解剖图谱。 失眠症患者中观察到的 DMN 过度活跃状态可能与
https://www.chinesemri.com ·55 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