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1 - 磁共振成像2024年7期电子刊
P. 91
临床研究||Clinical Articles 磁共振成像 2024年7月第15卷第7期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, Jul, 2024, Vol. 15, No. 7
ADC)的 ICC 分 别 为 0.857、0.835、0.843、0.869 和 0.745。T1 、T1 post 联合时 ,诊断效能较单参数提高
pre
0.883,一致性较好,ICC均大于0.6。 (AUC=0.850)。建立多参数联合模型(T1 +T1 +
post
pre
2.2 合成 MRI 定量参数及 ADC 值在 PD 和 TRC 组间 ADC),诊断效能最高(AUC=0.901),见表 2 及图 3。
比较 DeLong 检 验 结 果 显 示 联 合 参 数 模 型(T1 +T1 +
pre
post
PD 组 T1 高于 TRC 组(P=0.005),T1 和 ADC ADC、T1 +T1 )与 T1 、T1 、ADC 的 AUC 差异均
post
pre
post
pre
pre
post
值显著低于 TRC 组(P 值分别为 0.001、<0.001)。两 存在统计学意义。
组间 T2 、T2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 值分别为
pre post
0.845、0.073),见表1。 3 讨论
本研究分析了合成 MRI定量参数鉴别诊断胶质
表1 PD组与TRC组合成MRI及MUSE-DWI定量参数比较 瘤 PD 和 TRC 的价值,结果显示,T1 、T1 有助于鉴
Tab. 1 Comparison of synthetic MRI and MUSE-DWI pre post
quantitative parameters between PD group and TRC group 别 PD 和 TRC,且两种参数联合诊断效能较单参数提
参数 PD组(n=26) TRC组(n=19) Z值 P值 高。将 ADC 值纳入到合成 MRI 定量参数中,构建多
T1 /ms 1485 (1453, 1534) 1434 (1376, 1489) −2.781 0.005 参 数 联 合 模 型(T1 +T1 +ADC),诊 断 效 能 最 高
pre pre post
T1 /ms 536 (498, 585) 644 (567, 741) −3.218 0.001 (AUC=0.901),合成 MRI 和 MUSE-DWI 定量参数组
post
T2 /ms 125 (111, 128) 123 (112, 133) −0.916 0.845
pre
T2 /ms 90 (86, 103) 102 (94, 106) −1.794 0.073 成的多参数联合模型能更加有效地鉴别PD和TRC。
post
-3
2
ADC/(×10 mm /s) 0.903 (0.865, 0.949) 1.128 (0.945, 1.216) −4.286 <0.001 3.1 T1 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治疗相关改变的价值
pre
注:表中数据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及方差齐性,以 M (Q1, Q3)表示,采 弛豫时间是物质固有性质,受细胞结构、水含
用 Mann-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。PD为肿瘤复发;TRC为治疗 量、脂质、蛋白质分子等浓度的影响 。PD 和 TRC
[16]
相关改变;MUSE-DWI 为多重灵敏度编码扩散加权成像;T1 、T2 pre
pre
为增强前测得的 T 、T 值;T1 post 、T2 post 为增强后测得的 T1、T2值;ADC 细胞数量、结构等微观结构组成差异,使上述物质的
2
1
为表观扩散系数。
含量不同,影响组织磁化特性,反映在 MRI上是弛豫
表2 单参数(T1 、T1 、ADC)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效能 时间不同,可以通过合成MRI定量图反映。
post
pre
Tab. 2 Comparison of single parameter (T1 , T1 , ADC) 既往研究 [17-18] 表明 ,接受治疗的增强区域早期
post
pre
and multi-parameter combined diagnosis efficiency T1值减小预示着治疗反应良好。国外学者研究发现
敏感 特异
参数 截断值 OR值 AUC 注射钆对比剂前 T1 值高于 2051 ms 预测真实肿瘤组
度/% 度/%
T1 /ms 1434 1.005 88 53 0.745 织的敏感度为 86%,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对比增强区
pre
T1 /ms 578 1.127 77 78 0.783
post 域与 T1 延长区域重叠较低 ,1 名患者重叠区域约
-3
2
ADC/(×10 mm /s) 0.974 1.345 90 79 0.878
T1 +T1 post 0.586 1.223 80 82 0.850 0%~10%,二次手术后病理证实是治疗诱导的组织变
pre
T1 +T1 +ADC 0.588 1.538 92 84 0.901 化,定量 T1(quantitative T1, QT1)可能是不使用对比
pre post
[19]
注:OR为比值比;AUC为曲线下面积;T1 、T2 为增强前测得的T1、 剂的情况下监测肿瘤生长有用的方法 。本研究与
pre
pre
T2值;T1 、T2 为增强后测得的T1、T2值;ADC为表观扩散系数。 上述研究结果一致,PD 组 T1 较 TRC 组高,主要原
post
post
pre
因可能是:T1值与细胞增殖数量、密度及血管生成的
程度等有关 ,肿瘤复发组织由肿瘤细胞、微血管等
[20]
组成,以上物质可以与水分子产生自旋相互作用,
[21]
T1 值升高。此外 ,LESCHER 等 利用增强前定量
T1 扫描结果表明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患者 QT1 延长,
且在研究后期随访中发现 QT1 延长的区域,对应于
常规 MRI强化范围,本研究与 LESCHER等研究结果
相似。
3.2 T1 post 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治疗相关改变的价值
肿瘤组织生长导致血脑屏障(blood brain barrier,
BBB)通透性增加,钆剂渗漏到脑组织中,改变了组
图 3 单参数及多参数联合鉴别诊断的 ROC 曲线。ROC:受试者工作
特征;T1 、T2 为增强前测得的 T1、T2值;T1 、T2 为增强后测得的 织水的磁性,合成 MRI 增强后可以提供与肿瘤对比
pre pre post post
T1、T2值;ADC:表观扩散系数。 剂渗漏相关的组织特性的变化 。既往研究 显示
[22]
[23]
Fig. 3 ROC curves of single parameter and their combinations. ROC:
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; T1 and T2 are T1 and T2 values measured 合成 MRI 增强后显示脑转移瘤中钆剂渗漏引起的
pre
pre
before enhancement; T1 post and T2 post are T1 and T2 values measured after R1和R2改变。ZACH等 研究发现胶质瘤治疗后行
[24]
enhancement; ADC: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.
MRI 增强出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,而 PD 无此征象,
2.3 合成MRI定量参数、ADC值及其联合的诊断效能 两者对比剂代谢特点不同,PD对比剂呈快速流入型,
利 用 单 参 数 分 析 时 ,ADC 值 诊 断 效 能 最 高 TRC 为持续缓慢流入型,可能原因是 PD 出现大量未
(AUC=0.878),其次是 T1 、T1 ,AUC分别为 0.783、 成熟、迂曲的新生血管,血管内膜尚不完整,血管壁
post
pre
·84 · https://www.chinesemri.com